谈“李文亮事件”

图片[1]-谈“李文亮事件”-hyun's blog

2月7日的凌晨2点58分始,是李文亮医生逝世的第二年,但是也有人认为他的确定离世时间应该是0点38分。到最后就连他离世的时间至今都没人弄清楚,但是所幸他的微博被留了下来,这里便成了「中国哭墙」。

去年这个时候,我也曾在豆瓣写过一篇文章,只是用「李文亮」起了那个文章的头,想要类比一下人们对时间概念的认知。但就是因为这个人名与人命,那篇文章还没有发出去就被屏蔽了。但是所幸他的名字还能在简中互联网被提及,但说给谁听写给谁看,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。

李文亮最后一条确诊的微博,至今已经有100万+的评论,这应该是整个微博唯一没有(显现出)被管控的地方。虽然肯定也有人写过大言不惭的话,但就这个庞大的基数,那些被删除的被屏蔽的微不足道。其实说什么,对于这条微博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,很多人已经把这里当成是每天记录生活的地方,内容虽然也微不足道,但是却仿佛跌落在沙堆顶尖的一粒沙,至于它们什么时候会引发沙堆效应——我觉得是个美好的愿景,因为它一定不可能发生。但是所幸他的微博被留下来了。

我没有去留过言,但有的时候会打开哭墙看看。大多数的留言,都像是路过然后摆上一朵鲜花;也有絮叨自己看见了什么吃了什么想到了什么;也有在这里向所有人求助的;也有在这里向所人有求取一个真相的。但是哭墙也仅仅只剩下哭墙的作用,这些没人回应的对白,迟早有一天也会被这些数据处理,结果什么也不曾留下。但是所幸他的微博现在还存在。

我是从纸媒出来的人,曾经也思考过一个问题,一旦纸媒彻底消失,会对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改变?其实这个问题在《盛世》里有出现过,当故事中的主角想要找寻到「失踪一月」的新闻时,发现那一年那一月的新闻都只剩下电子档,而纸质档成了一种没人敢提起的「谜」。之所以要这样设定,其实大家也能明白,纸质档相对于电子档的唯一优势,也是绝对优势——即无法对抗时间的规则。纸媒在发布的那一天即为结束,成为后世可以重新查阅的定档。但是如果纸媒彻底消失,那剩下的东西,则随时随地都可能突破时间的规则,再也没有任何回溯的意义和价值。(但现在的纸媒也早已名存实亡)

这一天会来吗?这一天会来吧!但所幸这面哭墙还存在,至少现在人们还记得那个没法被篡改的时间。
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